背景:
在贵州省修文县猕猴桃核心产区数字化有机品质种植园,通过建设物联网传感设备,搭建传感器传输网络,采集种植区域内环境数据……点开手机上的APP,立即获取大棚情况,实现了种植过程数字化监控、科学化管理。
在万山区敖寨乡食用菌种植基地,借助种植户在田间地头安装的监控设备,利用智慧农业云平台,在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可对基地的气温、湿度、土壤肥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,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,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。按照党代会部署,贵州统筹推进万企融合大行动,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智慧产销对接等工作,助力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。

上云,经营管理更智能
走进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的智慧养殖场,饲养员打开智慧养殖系统,点击自动投料按钮,通过监控视频,就能看到饲料精准投到投料区和乌鸡群进食的画面。2020年,双堰社区建立智能化鉴溯鸡舍,通过鸡脚上的NFC跟踪监测脚环和养殖大棚安装的电子栖架,以及全方位监控摄像头,实现乌鸡养殖全程可视化。通过这套系统,两个人可以管理1万多羽乌鸡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,越来越多的农业场景应用逐渐搬到云上。
贵州以互联网+农业为依托,充分利用物联网、区块链、图像识别、大数据等技术应用,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环境感知、农业专家指导、病虫害智能识别、温室自动化控制、区块链溯源审核、产销信息对接等功能应用,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数据采集、分析、应用能力。
如今,在普安县地瓜镇白叶一号种植基地,通过基地内安装的数十个网络数字化设备,管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温度、湿度、土壤等数据,监测茶叶生长情况;在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,扫一扫猕猴桃身上的二维码,果园基本信息、生产概况、检测报告等一览无遗……大数据飞入田间地头,农产品质量安全易追溯,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智慧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数字赋能产业振兴,定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本文来自转载,若有侵权行为,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