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
淄博猕猴桃基地位于鲁山北麓、淄河上游,主栽品种为‘博山碧玉’,种植规模 3 万余亩,为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。 猕猴桃需肥量大, 但常规大量、集中施肥常发生烧根现象,是制约淄博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 近年来 , 淄博遵循农业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理念,在猕猴桃种植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通过试验示范,不仅实现节本增效,水肥一体化园区猕猴桃长势明显优于大水漫灌常规施肥园区,产量、品质、商品性也明显提升,得到了广大猕猴桃种植户的高度认可。 本文作者从猕猴桃水肥一体化优缺点、方式选择、滴管布局、水肥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,供当地企业、种植户开展猕猴桃生产参考。同时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。

水肥一体化和大水漫灌常规施肥的优缺点
大水漫灌的缺点
一是水用量大, 利用率低, 特别是幼树期浪费大;二是肥料用量大, 利用率低, 平均在 35% 左右,还容易造成土壤面源污染; 三是土壤积水饱和后,土壤密度加大容易板结; 四是土壤忽湿忽干, 根系受到湿干不均影响, 容易造成沤根和根毛热害现象; 五是漫灌后造成土壤缺氧, 根系吸收转化养分能力降低; 六是穴施、 沟施等常规集中施肥方式容易造成根系肥害。
水肥一体化的优点
水肥一体化是把水和肥料利用管道精准定量均匀地施入到土壤中, 具有节水、 节肥、 节人工的特点,分为滴灌和微喷。 一是节水。 通过数据观察,水肥一体化需水量 15 m 3 / 亩, 大水漫灌正常需水量 30~50 m 3 / 亩,因地面平整程度略有差异,滴灌只需漫灌用水量的 30%~50% 。猕猴桃整个生长期需浇水 15 次左右,一年的灌溉用电费用约为 100 元 / 亩(自备井),按照节水 40% 计算,节约成本 40 元 / 亩。二是节肥。滴灌施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, 一般每年施用水溶肥8 次即可,每次约 70 元,费用合计 560 元,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 50%~70% , 避免了常规施肥的浪费 , 每年可节约开支 130~150 元 / 亩。 同时大大降低了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。 三是节省人工。 正常用工 1~2 人 / 亩即可,亩数越多节约人工越多。 四是提升品质,提高效益。 根据猕猴桃不同生长期需水、需肥规律,进行定时定量按比例供给,不仅满足猕猴桃在不同成长时期所需求的吃饱,还能够让猕猴桃吃好,生产的猕猴桃品质更加优良,口感、硬度、糖度、风味、耐储性、货架期等综合性状明显提高。

猕猴桃园区水肥一体化常用方式为滴灌和微喷。
滴灌能精确地把水肥渗透到根系层, 根系能均匀地吸收水肥,土壤也更具有通透性,有利于根系和树体的生长;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水肥的浪费,提高了水肥利用率。 滴灌适合于小面积园区发展,缺点是因为行间毛管偏多,不利于机械化操作。 微喷能够增加田间湿度, 高温时可以有效降低温度, 适合于沙壤土。 但是微喷落地时具有重力,通过渗透进入土壤,大喷量喷头在土壤不平处容易形成积水, 下渗不均匀,相比滴灌用水肥多。 喷灌正常是吊挂或立在树行上,不占用行间空间,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,节约劳动力和提高生产效率。 在鲁中山区,猕猴桃种植园单个地块面积一般不超过 12 亩,多以滴灌为主。
科学确定滴灌时间
因为土壤结构、根系深度、地块墒情、水泵流量、管道长度等因素, 可以通过开挖查看渗透深度和宽度, 当水肥下渗深度略深于须根层时, 此时停止滴灌,并将此时长作为日后灌溉的参考,严禁滴灌时间过长。
通过 2 年的实践和观察,滴头出水量为 3~4 m 3 /h ,灌溉 2~3 h ,土壤下渗深度可达 30 cm ;土壤渗透直径一般能达到 60 cm ,渗透土层直径和深度正好适合于猕猴桃平匐根的水肥需求。 西高村张建光猕猴桃园2 年树龄长势明显优于大水漫灌常规施肥园 3 年树
(本文来自转载,若有侵权,麻烦联系我们进行删除)